“前两天去市场买早稻种发现都被抢购一空,没想到今年早稻那么受欢迎,去年我种了100多亩早稻,今年计划扩大到400亩。”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种植大户王士照这两天忙着早稻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他表示,今年早稻种子“难求”主要与市场需求“井喷”有关。一方面是因为国家鼓励扩大早稻面积,地方政府也配套出台了奖补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早稻用药用肥成本低,稻谷市场价高。与中晚稻相比,农民算算账感觉更经济。
怀宁县茶岭镇峡山村种粮大户查怀清的家庭育秧工厂已经正式开工。怀宁县聘请的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首席*、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吴文革带领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正在现场指导。4个当地工人正在育秧播种流水线上忙碌着,一盘盘水稻秧盘顺着传输带快速下线。工人们将秧盘整齐叠放,准备“暗化”两三天后再摆放到育秧大棚。育苗工厂不远处的大棚内温度已达30多摄氏度,整整齐齐摆放着前几天经“播种-暗化-出苗”的秧盘。“再过25天左右,这批早稻即可机插了。”吴文革介绍,今年安徽之所以能稳定恢复早稻生产,得益于前几年机插育秧工厂的建设和双季稻机插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完善。
查怀清告诉记者,他育的秧苗是准备种植的再生稻。他流转了1000多亩水稻田,不仅有烘干机、大米加工设备,还有自己的品牌,再生稻大米在当地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
随着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兴起,社会化服务也渐渐完善,产业链、服务链也在不断延伸。像早些年,查怀清的水稻育秧基质都要从外省高价购买,而现在只需一个电话,相邻几十公里的安徽绿福农业科技公司就会送货上门,价格也相对低廉。记者来到位于桐城市的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探访,一股发酵的酒糟味扑面而来,轰隆隆的机器正在生产育秧基质。“除了本省的市场,河南、江西等多省的订单纷纷而至,我们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复工了,日均产量550吨,整个春季总共能生产10万吨。”公司法人代表姜斌介绍,他们与中国水稻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以秸秆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建成生物质循环加工利用基地和水稻育秧基质研发中心,生产水稻育秧基质。
“一些地市已经出台个性化措施以鼓励扩大早稻生产,比如安庆就出台政策,每亩早稻补贴100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张韪介绍,今年春种的重点任务是恢复双季稻生产,充分利用产粮奖励和稻谷补贴、社会化服务、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等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扩大早稻面积。据悉,安徽省共整合了2145万元资金用于恢复早稻生产。在强化政策扶持的同时,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农技推广部门和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加强科技指导与服务,确保完成今年稳粮增收任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转自互联网,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告知本网处理。电话:010-62110034
本文转载自中国农业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